OpenStreetMap logo OpenStreetMap

Diary Entries in Chinese (Taiwan)

Recent diary entries

昨天晚上跟supaplex在國家圖書館碰面,晚上在中正紀念堂旁的巧虎麵館吃晚餐後,跑去了國軍英雄館裡頭的義美食品買了順口沁涼的冰淇淋。順道在台北的老城區也就是中山堂附近畫了幾家店。忽然發覺台灣的服飾店其實還蠻多種的:訂製西服、訂製學校制服、以及量販店,不過這些可能就和書店沒有分獨立書店以及連鎖書店一樣,難以在osm標上不同的tag吧。

Location: 博愛特區, 中正區, 城內, 臺北市, 10048, 臺灣

我的外公外婆這幾年相繼去世,都是八九十歲的高壽辭世。而正好兩老也在台北有個靈骨塔位,所以最後都是在市立殯儀館裡頭火葬的。於是對這個平常沒什麼機會來的地方,居然也慢慢熟悉了起來。第一次到二殯的時候,印象深刻的是它家屬等待區的冷氣開的好強,儘管沒什麼人但是就是很冷很冷,看了一下週遭的介紹才知道這是用火力發電,所以這邊的冷氣的電都是焚化爐所提供的…

今天也是第一次使用新上線的iD編輯器畫圖,又漂亮又順手啊這玩意。不過也因為用了編輯器中的building:levels的key,有點搞不太清楚到底是level 0是第一層樓(平地)還是level 1是第一層樓。

Location: 芳蘭, 大安區, 公館, 臺北市, 106038, 臺灣
Posted by Supaplex on 6 March 2013 in Chinese (Taiwan) (‪中文(台灣)‬). Last updated on 19 May 2013.

今天晚上與Shangkuanlc約一起吃晚餐,在龍安街與興安街交叉口的青島餃子店吃餃子。吃完後來map附近一帶的地理特徵。餃子店不遠處是台北大學的合江街校區,被合江街分成東、西兩塊,其中東校區與台大用教育部大樓的土地交換,解決長期教育部佔用台大校地的問題。兩塊校地上的建築挺舊的,由於科系關係,這邊都是講台教室型的教學大樓。

我與Shangkuanlc看到有老婦人帶狗進校園,一眼附近社區民眾的樣子,就逕自進入校園。由於合江街校地位處市區,晚上不少學分班還有在職進修課程正在上課。校區裡建築看起來很舊,遮天的樹蔭顯示這些樹也有一定年紀。Shangkuanlc拿著平板用Go Map!!圈出合江街校區出來,竟然先前還沒有人畫這裡。我們來這裡,某種程度也算是為學校巡視未來的校地XDD。西校區中間是停車位,在西側的門旁邊有蔣公銅像。

逛完台北大學,沿著合江街,記錄附近的商家。從校門出來就有好多影印店,當然餐廳也不少。我與上官分別用手機以及平板記錄商家資訊。最令人吃驚的是,台北大學旁邊有北科大的宿舍。猜想是以前台北大學的,現在都遷至三峽,留在台北的宿舍沒急著拆,就給臨近的北科大拿來用。

合江街校區北邊的影印店

用Android手機的OSMAnd,加POI的速度沒那麼快,軟體主要是拿來導航為主,加POI功能藏很裡面,花點時間熟悉才會知道。相反的Shangkuanlc平板中的Go Map!!軟體,則是專為編輯功能而設計的軟體,邊探察邊編輯,操作界面直覺易上手,很不錯,值得推薦。

之後我與Shangkuanlc會好好寫使用教學,預計最快在中和四號公園的Mapping Party就會用到了。

Location: 朱馥里, 中山區, 臺北市, 10478, 臺灣

最近這幾天在台灣OSM的郵件群組中,開始討論台灣的一些特有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簡稱POI),畢竟OSM計畫是從英國開始的,有許多台灣文化中特有的地點,是需要拿出來討論標籤要怎麼設計。

於是,dongpo提議設了一個台灣地區特定tag的彙整表,像是檳榔攤、泡沫奶茶、溫泉旅館、柏青哥店…看完以後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樣表達」,像是靈骨塔,看tag會發覺原來只是另外一種墓園(不過靈骨塔也有cemetry和grave_yard兩種,這又有啥不同啊?如果看翻譯的地圖圖例是這樣寫「landuse=cemetery墓地。一個使用於埋葬的地方。可以加入 religion=* (“值”則列於place of worship page),相似的地方(如附近教堂)可以使用 amenity=grave_yard 。」,問題是像金寶山好了,我應該怎麼畫?把供奉神像或祭祀處畫作grave_yard,而骨灰罐擺放處畫cemetery嗎?)

昨天晚上又找了個機會透過Go Map!!在路上畫地圖,又發覺了一個算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地標:中藥行/蔘藥行,目前看到有人用shop=herbalist來表示,不過想到中藥行跟青草行/青草店也有不同,或許應該新開個shop=chinese_herbs的tag?

Location: 行仁里, 中山區, 臺北市, 臺灣

年假期間真的是很安靜,可以自己處理很多事情的一段時間。關於OSM,我這兩天做了以下三件事:

  1. 透過民政局門牌查詢系統,計畫把民族東路-新生北路-民權東路-松江路這一塊的門牌給畫出來。現在看到民權東路和松江路那邊的轉角似乎有一塊遮住,鳥瞰圖沒有的一條道路,之後找時間去探勘吧。另外還下載了這個系統的使用手冊,原來紅色圓點為獨棟門牌,綠色圓點為公寓、社區大樓建物啊。

  2. 收到Go Map!! 行動電腦編輯OSM軟體的工程師bryceco來信,詢問我是否願意當他的測試員,我想都沒想就回信答應了。從他的日記上發現,居然使用Go Map!!來編輯OSM地圖的人,已經坐穩第四名,僅僅少於目前主流的兩種離線地圖編輯器JOSM、Merkaartor,以及線上編輯器Potlatch。我覺得他真的很方便,之後如果還有任何的地圖編輯工作坊,也可以教一下這個軟體。

  3. 從slideshare上看了一些相關的osm的投影片(大部分都是Supaplex那邊的臉書轉來的)原來比爾蓋茲和TIM Berners-Lee(網際網路發明人)都說過OSM相關的話(分別是“You could have a community capability where you took the GPS data of people driving around and started to see, oh, there’s a new road that we don’t have, a new route .. And so that data eventually should just come from the community with the right software infrastructure.”以及“If you don’t make [lower-resolution mapping data] publicly available, there will be people with their cars and GPS devices, driving around with their laptops .. They will be cataloguing every lane, and enjoying it, driving 4×4s behind your farm at the dead of night. There will, if necessary, be a grass-roots remapping.”

  4. 因為開始編輯POI,才發覺自己對標籤的概念實在太弱,很多地方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用標籤呈現資料,所以在我的開放街圖維基用戶頁上開始整理,但我發覺Key和Tag實在太多了(一千七百多個搜尋結果?)看來還是找書來看比較快也有系統…

自從1月底的南港公園繪圖趴之後,對於編寫地圖可以說是越來越勤快了。而且後來Supaplex給了我一篇介紹iOS系統可使用的地圖編輯器Go Map!!之後,我就開始每天只要出門就會用這個編輯器來編寫生活環境。

邊走邊編寫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我發現其實YouBike的腳踏車站幾乎都已經建立的很完整了,在POI中記載的十分完整的站點資料,像是中英文的站名、最大可以容納多少台腳踏車、是由台北市政府經營等等…但是公車站(bus stop(Highway))的資料就沒那麼詳盡了,也許我應該對照公共運輸的相關資料來參考。

另外,其實有許多店家,我根本不知道tag的名稱到底該打什麼,比方說我家附近很多的彩券行(gambling?)、茶行/茶莊(cafe或beverage?可是他們不賣煮好的茶啊)、還有早餐店(應該不能夠用太正式有服務生的restaurant,但是food court / deli / fast food這三個tag似乎也不是完全符合…)這真是不知道怎麼處理,可能還得再問前輩吧。

另外繪圖趴當天Jidanni也告訴我們很厲害的一個公家資料庫民政局的門牌整合查詢系統,裡頭把每個建築物的門牌號碼標示的清清楚楚。唯一的缺陷就是很慢,大部分時候你得等很久才會看到資料慢慢跳出來。

最後,還蠻期待2/24的open data day的,這次被邀請進入Trello的專案面板讓我看到真正資訊人是怎麼用這個管理系統的,著實有趣。

Location: 松江里, 中山區, 臺北市, 臺灣
Posted by JingGeocacher on 7 January 2013 in Chinese (Taiwan) (‪中文(台灣)‬). Last updated on 8 January 2013.

2009 年 8 月 5 日加入 OSM 會員,但是到了 2013 年 1 月 6 日才開始第一次繪圖,回頭想想在加入 OSM 時應該完全沒想過要去繪圖?,當時會加入 OSM 可能只是好奇?

前一陣子開始利用 ASTER GDEM v2 和 SRTM v4.1 繪製等高線地圖,不過也只是想到的時候才玩一下,有時候又因為對於工具不熟悉,或是事先沒規劃好,砍掉重練也曾有過,所以耗費很長的時間才完成,但似乎也因此磨出了一點興趣?

不過我想地圖繪製應該算是個”修身養性的興趣”,只能一點一滴慢慢完成,就從家鄉出發吧!!,但嚴格來說或許永遠也畫不完? ~ 呵

還記得前幾天看到了TEDxTaipei的一篇關於開放資料的文章,其中載明了幾個可在平板電腦上測試的app,開啟了我想要找台好用平板的渴望。

原本是想要在第二次舉辦mapping party的時候,跟Supaplex就跑去光華商場好好的探勘一番,畢竟聽朋友說二手的iPad現在一萬塊以內就可以買到,讓我心中起了個「如果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買一台平板來使用,那也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機會」的想法。但是當天又正好得提早離開,所以希望整個落空。

幸好今天早上於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十二年國教論壇時巧遇Supaplex,所以我們就決定今天除了騎一騎Youbike暢遊台北之外,也要實現一下之前想買平板的夢。於是就在午飯後,與Supaplex一同前往了光華。

一共去了陸地、Super A、光華八德智慧生活館、華克電腦、Youth、喬格電腦這六家店去尋價與試用(也順便把這幾家店的資料放在OSM上了),大概就比了一比Samsung galaxy tab 7.7、Asus Nexus 7以及iPad系列的平板。因為原本想要買的iPad2二手機根本很少有,所以後來決定直接回去官方網站買目前光華也缺貨缺很大的iPad mini,另外再買個adonit jot mini之類的配合來做筆記板。這樣大概要花一萬二左右。沒辦法,iPad一代已經無法升級iOS6了,買了也沒辦法測試,價格降不下啊。

總之,太好了,很期待之後使用平板電腦來做OSM的示範教學囉!

順便貼上幾個可能可用來使用的open data的app

  1. Poverty DataFinder (適用於iOS、Android)
  2. HealthStats (適用於iOS、Android)
  3. Jobs DataFinder (適用於iOS、Android)
  4. Climate Change DataFinder (適用於iOS)
  5. EdsStats (適用於iOS)
  6. Africa DataFinder (適用於iOS)
  7. DataFinder (適用於iOS、Android、Blackberry): 可將上述所有資料綜合在一起的綜覽式APP。
Location: 光華商場, 梅花里, 中正區, 華山, 臺北市, 100013, 臺灣

今天跟Supaplex線上聊的時候,丟給我三個有趣的連結

  1. 開放街圖帳戶貢獻資訊:這個工具最有趣的是評估你是怎樣的繪圖者,目前我在「玩一玩就不玩了」的等級
  2. 開放街圖帳戶繪製範圍:這個工具可以標列出某個帳號的範圍。
  3. 開放街圖的藍海室內繪圖這是蠻有趣的一篇文章,有時間還蠻希望可以把相關技術文件翻譯來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