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ògo d'OpenStreetMap OpenStreetMap

Entradas de jornau en Chinese (Taiwan)

Intradas recentas de jornau :

原先要在 COSCUP 2025 時講一場,但由於演講場數夠就不佔時段。後來在中研院人社中心的演講有幾頁講 Overture PO 狀況。

信心指數沒有參考性可言。

你會批評 OpenStreetMap 資料的狀況,Overture 也會發生,並沒有神奇藥芳能避免。Overture POI 整體狀況,由於也是群眾編輯機制產生,因此 OpenStreetMap 會發生的問題,Overture POI 也會出現,例如資料過時,新的店家與舊的店家在同一地址都存在 Overture POI 資料集。

個人曾熱衷 Facebook Place Editor,修掉不少不正經的打卡點,如空姐的大腿等。如今 Place Editor 社群散掉了,沒什麼人在修正了。

地址對,圖徵在空照圖像,Overture POI 可能是正確的。不少台北的 POI 點預設點位置常出現在舊莊山區,好像選擇台北的預設位置。

Luòc : 興雅, 臺北市, 11047, 臺灣
Postat per s8321414 a 3 de mai 2025 en Chinese (Taiwan) (‪中文(台灣)‬) Darriera actualizacion de 9 de mai 2025

本文章同時也提供 English version台文版本


開放街圖臺灣社群2025年又開始跟 Wikidata 臺灣社群合作舉辦街景踏查團,而4月份是到雲林縣的虎尾鎮與土庫鎮踏查,本次踏查團的經費來源為台灣維基媒體協會,而兩天(4/26、4/27)的午餐則由 TomTom 公司贊助。

本次踏查團在4/26早上於雲林高鐵站外集合,隨後就出發前往虎尾鎮與土庫鎮各個與六房天上聖母信仰相關的廟宇拍攝照片,雖說是街景踏查團,不過這次360相機問題不少🫠,架在筆者所駕駛的車上的是經常當機(過熱?),而另一台車上的則是始終無法使用手機連上,話雖如此,這次仍上傳了 53,854 張街景照至 Mapillary(同時包含了平面照片與360環景照片,截至筆者撰寫這篇日記時,仍有部份照片尚未上傳)。

Supaplex 講述 OpenStreetMap
Supaplex 講述 OpenStreetMap

第二天 (4/27) 則是本次踏查團的編輯工作坊,在本年度的六房天上聖母 紅壇舉辦,與本次踏查團相關的開放街圖編輯均有 #tt_event 主題標籤(可能會直接寫在變更集的註記中,或是寫在變更集的 hashtags 標籤中),而維基媒體計畫的編輯則可在其 Dashboard 中檢視。

關於 OpenStreetMap 臺灣

OpenStreetMap 臺灣由台灣關心投入 OpenStreetMap 的編輯者構成,自從 2010 年開始由個人獨自編輯變成集結更多人參與的共編地圖專案的在地社群。目前在台灣有在台北與 Wikidata 社群共同舉行 OpenStreetMap x Wikidata 月聚,以及不定期的踏查活動。

本文以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授權。

2025年2月22日,羅東街景踏查團台灣維基媒體協會支援下,由 OpenStreetMap 台灣以及 Wikidata 台灣一同進行,收集街景影像以及廟宇的圖像記錄。這次特別邀請在林業管理單位工作的陳建忠,寫了兩篇 Facbook 貼文(12)談到他因工作關係常會獨自踏查,這次羅東廟宇工作坊則是能夠以團體方式進行,能夠彼此交流方法。而宗教專家提到宜蘭的靈場,他也列出宜蘭這一帶的分佈,發現隨著時代演進地貌已經改變,有些廟宇位置已經不在原先的位置了。

我這邊因為決定參與 g0v 大松,就沒過去羅東,遇到 ProtoMaps 開發者 Brandon Liu。我事先已經先鍵盤繪製羅東週邊了,還有當天依照臺灣宗教與民俗文化平台加台北艋舺,尤其偏大加魶一帶廟宇。Brandon 有協助 Meta 地圖團隊做事,前陣子把 Overture Maps 資料集套疊到 RapiD 編輯當中,但不知道誰用。看到我弄就趕緊拍一張照片。而我也真的編輯加了一間廟。

Supaplex edits

See full entry

Luòc : 下內埔, 大安區, 公館, 臺北市, 106037, 臺灣

2025年1月自從參加完台灣維基媒體的年度大會後,我就想說找時間來完善馬祖的地理資訊和百科條目內容。

complete guide of uploader https://help.mapillary.com/hc/en-us/articles/360020825811-Mapillary-Desktop-Uploader-the-complete-guide

Insta 360 X3 (但我用X2) https://help.mapillary.com/hc/en-us/articles/11951588568604-Insta360-X3

Kartavoice https://voice.kartalink.com/WjekAMMTqpKjqgUL/

Luòc : 福澳村, 南竿鄉, 連江縣, 209, 臺灣

這次 State of the Map Asia 2024 並非在旅遊聖地泰國舉行,而是比較封閉的孟加拉,光是簽證就很容易搞死人。而在最後關頭,的確是有很多人就無法到場,簽證沒過無法入境。再加上前陣子孟加拉政局動盪,總理流亡,綜合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各國的人不大前往參與。孟加拉人為大宗的大會,再加上能有辦法進來的外國人

在會場觀察參者的人好有活力,很多援助計畫在協助積累當地基礎的地理圖資。另外參與的人口年輕,像是老師帶著學生參與,各種年輕團體組團,例如孟加拉各大學的 YouthMapper 組織都有參與,發表相關的計畫。當社會漸漸發達,大家年紀變年長,相信應該會有人轉為畫生活活動範圍的商家與都市地帶的建築。

而回到亞太這邊的開放街圖參與狀況,除了社會經濟情況允許而能以自發的興趣小組與有貢獻動機的網路鄉民之外,很多是用援助計畫的資源從事基礎圖資的繪製,順便去進行比較是近代的議題,像是跟綠能相關的,如達卡的太陽能板分佈的繪製

演講部分,他們用蠻奇特的十分鐘時間為單位進行,而自己不小心投了兩份演講,就硬著頭皮講了兩場,基本上是自己25+5演講拆一半的內容,各自在兩場演講。第一天談台灣社群,進行的計畫與未來展望,而第二天談個別的社群成員常在進行的計畫。

儘管移民官還有機場設施不是那麼友善,但我順利到達 Cox’s Bazar,除了在會場發表還有聽別人的經驗分享之外,也趁機到這個孟加拉的渡假聖地遊覽,每天到沙灘走走,體驗印度洋的浪與風。回想這一切,孟加拉簽證難申請,趁這次大會在孟加拉,解鎖到這一南亞國家遊歷的成就。

Luòc : হোটেল মোটেল অঞ্চল, কক্সবাজার, কক্সবাজার জেলা, 吉大港, 4700, 孟加拉国

2024年4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規範7.2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的道路中斷與人命傷亡。OpenStreetMap Taiwan 社群開設以下三個專案,企盼各地鍵盤圖客支援繪製花蓮的建築、土地利用與遺漏的道路與溪流:

目前在洽談震災後的衛星影像捐贈用來繪製新的地貌,並且在主要災後之後,期待直接在當地的實體活動,幫助在地民眾。

Luòc : 民有, 崇德村, 秀林鄉, 花蓮縣, 972, 臺灣

藉由 TomTom 台灣辦公室牽線,由他們成大測量系系友去洽談,再加上 OpenStreetMap Taiwan 申請社群的 Tasking Manager 管理權限,能夠新增適合本地進行的專案,才有此次的機會前往成大進行 OpenStreetMap 圖客工作坊,並且用 Tasking Manager 來分配繪製台灣本地圖資。

Tasking Manager ▲ Tasking Manager 的專案,本次要繪製的範圍台南學甲區

本次成大圖客松截至 3/26 共計 107 個編輯變動,29 個工作人員的編輯變動,3個社群朋友的編輯變動,22 位學生投入編輯總共有 75 個編輯變動,設定繪製目標的建築,總共畫出 369 棟。

學生實際動手之後,投入狀況還不錯,先介紹他們 OpenStreetMap 的基礎知識,再來知道資料怎麼產生,最後自己動手來做。由於整體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並不太夠,除非選到比較郊區的任務,不然連一塊當中的建築都畫不完。

這次邀請方是成大測量系,與老師聊天時,他們蠻常運用 OpenStreetMap 資料,然後社群部分跟早年的 OpenStreetMap 台灣社群活躍者 Dongpo 比較熟,與 OpenStreetMap 相關認識是從 Dongpo 來的,也蠻合理的,因為 Dongpo 是相同空間資訊學科背景的。

See full entry

Luòc : 大學里, 東區, 臺南市, 701, 臺灣

事情要從 note 3835559 這座台東的銀行開始:

shop=金融服務 ?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at shop value? What kind of services or products are sold here? Is anything from https://wiki.openstreetmap.org/wiki/Key:shop fitting? Maybe new value needs to be invented? Maybe this data is wrong and there is no shop here? Maybe it is not a shop but something else?

所以「池上鄉農會」的金融服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很難回答。因為在臺灣,農會這組織,其實蠻複雜的……我自己一開始也不是很清楚。我只好在 OSM Cultural-spheres Group 問其他成員,其他國家有沒有類似農會的組織。這樣下次解釋起來才好回答。

在台灣,有種組織叫做「農會」,專門提供農民農作工具、把農民的產品賣出去、還有開辦銀行給農民存錢。看了一下,日本與韓國好像也有農業團體:日本叫做「農業協同組合」、韓國叫做「농업협동조합」。對日韓的朋友,我的問題是,這種團體在這些國內做的,也是類似台灣「農會」的工作嗎?這種團體的辦公室、或金融服務,你們會怎麼標?如果是其他國家的朋友,我的問題是,你們的國家有類似台灣「農會」的團體嗎?有的話,會怎麼標?

如果你們的農民想農具、賣產品,怎麼辦?找當地政府、或市場嗎?想存錢呢?與其他人一樣找私人銀行嗎?

臺灣農會

農會以保障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知識技能,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

簡單來說,臺灣農會是臺灣版的農業合作社。不過中間有很多特化。

詳細來說,臺灣農會是幫助農民完成某些任務的團體:比方說農產品宣傳、存錢放款、銷售支援、技術指導等。收入來源不完全來自農民、金融服務、或是農產品,所以不完全等同國外的農業合作社。

在OSM,農會相關服務的地方有:

  1. 辦公室:就是給農會員工辦公的地方。
  2. 農產品商店:部份農會會收購農民的農產品、然後放到自己開的商店販賣。
  3. 農會銀行:就是金融服務。

中國的農業團體

首先,快乐的老鼠宝宝就立刻回我,說沒有類似的組織

如果是农具或者消耗品如化肥,有专门的农具商店(但是不是私营我不清楚) 存钱取钱随意,不过乡镇上应该只有农村商业银行愿意设网点 卖农产品会有很多贩子到田间地头收,粮食作物可能自己拉去粮站卖 感觉还是非常市场化的

我稍後追問農村商業銀行的性質。透過回答,我發現似乎是某種半國營性質的銀行。但是民間那邊,似乎不是臺灣的農會。

儘管如此,中國有似乎有農業農村部與合作社。只是我沒有深究。

最後是銷售通路。我後來才知道中國有供銷合作社,負責農產品的收購與銷售。似乎還有店面。只是,供銷社在2022重回江湖,有歷久彌新的感覺啊……

韓國的농협

後來띵야告訴我有關韓國的「農業協同組合(농업협동조합)」的歷史背景

한국은 일본의 ‘농협’을 배워서 만든 것으로 알고 있기 때문에 일본의 ‘농협’과 크게 다르지는 않을 것입니다.

我後來問了農協的大致組成與標記方法

  1. 農產品從當地農民到消費者手中,農業組合會做什麼樣的角色?會自己開店舖賣農產品嗎?還是幫忙把農產品賣給超市?
  2. 農業組合的辦公室、或事務所,在 OSM 會怎麼標?金融服務呢?有特別的標法嗎?還是辦公室是 ‵office=*‵ 銀行是 ‵amenity=bank‵ ?
  3. 農業組合會需要新的 key 嗎?是的話,三國的農業團體能共通嗎?

他的回答如下:


See full entry

Luòc : 福原村, 池上鄉, 臺東縣, 臺灣

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升格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並於2023年8月14日正式揭牌,所轄8個林區管理處更名為各分署及航測及遙測分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其中所轄各工作站也同時更名。才發現在OSM上的資訊落差很大,有的連單位名稱都沒有、有的是沒有建築物、有的是只有地名標示,此次採用手動及衛星圖對照,把所有名稱全數標註,並全部增加辦公室建築物圖徵。 本次也配合本次組改新增了三峽工作站、關子嶺工作站。

資訊來源https://www.forest.gov.tw/0004547/0071910

Luòc : 莿子埒, 中正區, 華山, 臺北市, 10055, 臺灣

本文章同時提供 English version 以及台文版本

最近台灣成為新聞與地綠政治的熱門話題。最近看到臺灣 BBS 站 PTT 討論步兵期刊由步兵訓練指揮部軍官所寫的屏東南邊的防禦計畫的文章

大概是地圖因為上有敏感的內容,所以需要霧化模糊處理,不過綠色的森林區域相當顯目,文章當中的軍圖底圖的確是 OpenStreetMap 沒錯。需要感謝辛苦花自己時間,在 OpenStreetMap 上畫臺灣森林的圖客。

See full entry

Luòc : 後塭子, 嘉蓮里, 東港鎮, 屏東縣, 928, 臺灣

本文章同時也提供 English version台文版本


開放街圖臺灣社群(OpenStreetMap 臺灣社群)很榮幸爭取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聯盟補助,主要用在購置了兩台 Insta360 One X2 相機(與相對應的配件),並規劃自2022年3月開始,一直到2023年2月的街景踏查團與對應的編輯工作坊活動。將辦理六次實地踏查與至少六次的編輯工作坊。社群成員架設360相機在汽車上面,邊開車邊拍攝360相片,拍攝還沒有人拍攝街景的地方。之後回到電腦前,再來用拍攝到的相片為依據,編輯 OpenStreetMap 共編地圖添加資料,以及將沿途經過的景點與在地聚落,上傳相關照片到 Wikimedia Commons 多媒體站。

這次踏查團跟上次走了不同的方向,上次是往北海岸(主要是基隆、金山、萬里)的方向走,而這次是往鶯歌、三峽、大溪的方向拍攝,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三台車的出發地點都不同(筆者駕駛的車是從和運租車新店站出發的,在出發之前也發現其對面的新店區公所站二號出口尚未拍攝,所以就順手拍了一張放到 Wikimedia Commons上)。

新店區公所站二號出口
新店區公所站二號出口

走的路線也幾乎都不一樣(但中間還是設了會合點,是在三峽白雞山的行脩宮)。

See full entry

依據高雄市政府觀光局2022.06.27發布政府開放資料 其中包含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轄管山區及高雄觀音山範圍之通訊標示 https://khh.travel/zh-tw/event/news/4565 總計61處,經比對有1處坐標有問題(已經向高雄市觀光局詢問) 其餘多數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多是補充電信業者資訊(之前已建置遠傳和台哥大,這次多新增中華電信和亞太電信) 至於高雄觀音山為本次新增項目。

台灣政府最早由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與電信業者合作測試及設置通訊牌誌,並請RUDY協助匯入OSM中,隨後經累積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建置之通訊資料已達1300處,台灣登山迷途案件占山域救援案件近5成,本次增加可以補充相關電信業者,讓民眾知道哪裡可以通報,提升台灣民眾登山安全。

Luòc : 正德里, 鼓山區, 高雄市, 804, 臺灣

本文章同時也提供 English version台文版本


對,你沒看錯,上次是第一次的街景踏查團,但這次是第二次的編輯工作坊,至於為什麼不是第一次的編輯工作坊,嗯……說來話長,還是不要在這邊寫好了XD,看上次的日記或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或者在聚會時與我們聊聊。

▲在摩茲工寮舉辦的第二次編輯工作坊

總而言之,繼上次的街景踏查團(公費旅行團)後,開放街圖臺灣社群(OpenStreetMap 臺灣社群)在2022年5月22日於摩茲工寮舉辦了用來編輯街景踏查團蒐集到資料的工作坊。由於台灣疫情因素,導致實體活動的參與人數銳減,也同步影響這次第二次工作坊出席人數。不過仍然有兩位地理老師來到現場。

See full entry

Postat per s8321414 a 20 de mai 2022 en Chinese (Taiwan) (‪中文(台灣)‬) Darriera actualizacion de 23 de mai 2022

本文章同時也提供 English version台文版本


開放街圖臺灣社群(OpenStreetMap 臺灣社群)很榮幸爭取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聯盟補助,主要用在購置了兩台 Insta360 One X2 相機(與相對應的配件),並規劃自2022年3月開始,一直到2023年2月的街景踏查團與對應的編輯工作坊活動。將辦理六次實地踏查與至少六次的編輯工作坊。社群成員架設360相機在汽車上面,邊開車邊拍攝360相片,拍攝還沒有人拍攝街景的地方。之後回到電腦前,再來用拍攝到的相片為依據,編輯 OpenStreetMap 共編地圖添加資料,以及將沿途經過的景點與在地聚落,上傳相關照片到 Wikimedia Commons 多媒體站。

社群首先於2022年3月19號先在台北的摩茲工寮舉辦踏查團的前導工作坊,上個月(也就是2022年4月)24號舉辦了第一次的街景踏查團,在取車或自駕完成,先在央北重劃區先行,4台車共11人出發前往基隆、金山、萬里等行政區,其中並拍攝了國道三號部份缺少街景的路段。途中停留在仙洞隧道不過只拍了兩邊的洞口,隧道本體目前無法進入。再來一行人分為仙洞巖與迴車塔。仙洞嚴則是進入廟內的一線天,但燈光不佳拍攝效果不好。迴車塔則是拍攝台灣難得的人工車道斜坡。後於大武崙漁港附近會合,稍事休息補充熱量與水份,並且觀察週末的海灘即使是在疫情之下也仍有很多民眾海岸邊戲水。

中午與下午則到金山老街等地,在水尾漁港覓食與踏查取材。還有到金山老街品嘗芋圓美味之後,再兵分多路回到台北。

OpenStreetMap 台灣預計在本月(2022年5月)22日同樣於摩茲工寮舉辦第一次的街景踏查團編輯工作坊,會中可能會利用事前上傳到 Mapillary、KartaView 等開放的街景網站的照片來編輯 OpenStreetMap(變更集將會帶有 #streetsurveyTW 主題標籤),並會從拍攝的照片中挑選部份景點或維基媒體計畫中無照片或當地照片久未更新之處將其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同時利用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的照片來編寫維基百科、維基導遊或維基數據等維基媒體專案。歡迎有興趣的人報名參與!

希望開放街圖與維基媒體等開放內容計畫能愈來愈好,產出更多高品質的資料!

關於聯盟補助

2021年第四季時,維基媒體基金會公佈了新的補助方案:維基媒體聯盟補助,這項補助會資助與維基媒體計畫有關的專案,但並非由各地的維基媒體自治體提出的提案。

關於 OpenStreetMap 臺灣

OpenStreetMap 臺灣由台灣關心投入 OpenStreetMap 的編輯者構成,自從 2010 年開始由個人獨自編輯變成集結更多人參與的共編地圖專案的在地社群。目前在台灣有在台北與 Wikidata 社群共同舉行 OpenStreetMap x Wikidata 月聚,以及不定期的踏查活動。

本文感謝 Supaplex 協助校對並翻譯成台文版,英文版由 assanges 翻譯,並以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授權。

最近香港 OpenStreetMap 社群出狀況,有人一直將山名改做舊的名稱,再來新增加聚落名稱也用舊名稱。有較資深的人說明能夠添加 alt_name 或是 old_name 標籤,不過編輯者看來聽不進去。有山友看不下去,開記者會向大眾報告,紛擾香港社群幾個月的編輯戰要給予使用 OpenStreetMap 的人怎樣的山區內容。

想要更改大家習慣山名的人,用一本作者自己踏查結果寫的書本,並不是經過學術方式檢驗內容,而且也忽略大眾有習慣的叫法,也持續好幾年了。有不少山頭的古早名稱是客家人留下來的,用的漢字與香港話的叫法是不同的。社群的人改這位編輯的更動,卻被他改回來,也沒有聽別人的解說與顧慮。香港有相當多用 OpenStreetMap 資料的登山 app,地圖畫面也被改得亂七八遭。

他們編輯戰進行好幾個月了,幾天前我用 Data Working Group 的身份介入,將不聽勸告的帳號封鎖,不過看來他有其他帳號,繼續編輯他們認為正確的山名與地名。好佳哉香港社群的人能夠及時改回來,不過一些 app 仍然是抓取舊的地圖資料,因此錯誤的資料留在上面。

其實像是 OpenStreetMap 與維基百科,最怕一些堅持自己是對的人,別人改動他的資料,就趕緊改回來,也無法溝通。有活躍的社群改正回來,即便被人封了帳號,他還可以繼續創新帳號繼續編輯,並不想放棄。

台灣也有發生類似的事情,有一個帳號叫愛台灣,用網路流傳的山路GPS,將別人走過的路線畫上 OpenStreetMap。有相當多沒有其他來源,可能就是探查的路線被畫上去了。

也有人不管先前基石與最高點位分開標示的決議,將基石全部改成山峰,因此被不少人誤會。幾年前 OpenStreetMap 社群與登山社群協調好了,就是基石就是基石,山峰與基石應該獨立標示。

臺灣這裡的 OpenStreetMap 的發展重點在爬山山路的部份,與非洲、南亞、東南亞的國家是救災目的並不一樣。歐美那邊的國家有完整的山路開放資料,所以不論是公司、社團想要做爬山地圖真的相當容易。臺灣無商業力量想要做爬山地圖,因此讓 OpenStreetMap 有機會發揮的地方。

看著香港最近的事件,同樣有爬山的人愛開放街圖,靠熱心貢獻者,因此有能力畫完整的山路。

Luòc : 離島區, 新界, 香港,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