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地圖的回顧經驗
Posted by Supaplex on 21 June 2019 in Chinese (Taiwan) (中文(台灣)). Last updated on 24 June 2019.這篇要強調是個人的參與觀察飲水地圖,不適合推論其他社群成員想法,其他人想法只有當他們自己出聲時為準。飲水地圖做為組織對組織的合作案例,追究個人的責任並不是成熟的作法,細數跟環資協會的合作,原本以為做為組織,會有一致的行動方針,至少對外接觸會有一致的行動。然而實際的接觸,社群成員需要一再重覆回應一樣的問題,以及回應滿滿為何要用 OpenStreetMap 的疑問,反映在聚會記錄上出現時常重覆或類似的記敘記錄。做為有組織有資源,並且有十幾年歷史環團的環資協會,需要重覆說明已經有人問過的問題,重申前人早已經說明過的理念,無疑令人失望。
Orthree on Flickr, CC-BY 2.0
飲水地圖選擇 OpenStreetMap,應該是著眼在本身資料變成OpenStreetMap資料庫,而不是單純選個網路地圖平台套疊在上面。毫無疑問的是,這是相當政治性的決定,自然需要受到公評,細數各項方案的優缺點,但一旦下了決定,環資與OpenStreetMap全力為了當初選定的目標努力衝刺,而非不斷的質疑為何要用。
OpenStreetMap是世界性質,容納各項有位置資訊的地理圖資平台,當初成立受到維基百科影響,採用類似的開源,社群共同編輯方式進行。從 2004 年成立至今,社群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台灣也有一定的社群規模參與繪製地圖、維護地圖資料,各自也有關注的主題,如公車、登山、單車、美食商家、無障礙設施等。
做為有十幾年歷史的環團,自然比起新興計畫 OpenStreetMap 更有組織性,而且也累積一定名氣,資源也比單純網路社群多。然而原先預期人力比 OpenStreetMap 社群多的組織,卻只想電腦螢幕前作業,未好好驗證取得的資料。我自己不時會實地踏查,包括驗證多個飲水點標示,並且直接新增前往的場所中看到的飲水機。政府常常釋出帶有地址但未有經緯度的資料,包括機關手上管理的飲水機清單,有經緯度的資料相當寶貴。假若帶有經緯度的飲水點清單,我自己來匯入都比較快,不需假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