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看到有建築的部份都畫上住宅範圍,也不管是不是工廠、商店、倉庫、養雞場…等等各種用途,作法相當粗糙隨便。這情形多到讓人沮喪,我覺得啊,OSM應該是畫手上有資料佐證,或自己實地走過的地方,對於不確定的,放著,總會有人處理。上個月想說來看一下安平區五期這地方,同樣的情形,範圍過大加上資料相當繁雜,因為它不是以街區﹝Block﹞為單位作繪製,島製資料載入過大,拖慢整個電腦效能,只好放棄。五期大部分是住宅區沒錯,但是如此大範圍標示,對圖資更動與修正,實是不小的負擔。
有分隔島的道路,並不是實際獨立的道路,畫作是兩條單行線,也是挺不合理的,使用上也相當混淆。
如果先翻譯OSM說明文件再來修正圖資,這樣是不是可以降低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只是我興趣還是比較喜歡到處跑,動滑鼠比動鍵盤輕鬆。若要翻譯,應該會從重點部分著手,看心情再翻譯剩下全篇。
Discussion
Comment from Supaplex on 29 February 2020 at 02:02
這邊做為參與十年的參與者,回答你提的三個問題。
1.土地分區問題,如果你碰的是台南這邊的話,那是有人疑似拿到政府資料匯進來的,所以標示習慣不大符合社群標示方式。然後我自己覺得當初匯入的人,有點貪圖增加成果,畫得比較粗糙。
還有個問題是台灣住商混合,舉台北轉運站這誇張地方為例,地下是交通用地,上面百貨公司,在上面又是客運站,在上面還有旅館,有套房組合成的住宅區。
安平那邊的話,用iD先篩選不顯示店家,可以加快載入速度,不然就要用進階點的JOSM。
2.一般是有實體分隔島就會各畫一條單行道,可以另外用relation處理包起來。
3.文件站由於是獨立站,所以用的相對少,翻譯的效益相對少。比較可行是從編輯器翻譯著手,確保大家指的同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