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ted
lleung's Diary
Recent diary entries
OSM的多语言名称使用 name:code=*
tag,但是 code 的使用限制在 ISO 639-1/2,对于中文,就只有 zh
这个编码,无法区分简体中文、正体中文,更无法区分不同地区(大陆、香港、台湾等)的命名区别了(例如“珠穆朗玛峰”,“圣母峰”)。
这造成目前中文地名的标准相当混乱,有些地名使用 name=*
这个tag里面同时放进去简体中文、正体中文和英文,有些地名被某些 mapper 根据自己喜好在简体中文、正体中文之间来回更换。
实际上,对于具体一个地图用户而言,他只关心地名在他惯常使用的语言中是什么。本来技术上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Android、iOS、web 都有技术规范去根据用户设定的 locale(包括语言和地区)去显示。但由于 OSM 的数据标注没有支持中文语言的细分,大家没有共同遵守的标准去编辑。
有 mapper 提出改进的提案,但似乎后来没有进一步行动了。
统计了一下目前中文的 name tag 语言代码使用情况(排除了拼音):
deleted
Posted by lleung on 17 June 2017 in Chinese (China) (中文(中国大陆)). Last updated on 9 November 2024.deleted
现有的人行天桥大部分都是根据卫星图描绘出来,下桥楼梯的走向、位置与真实一致。这样的好处是出来的地图放大后与现实相符。例如:
但是,如果考虑到使用OSM来做步行导航的时候,导航引擎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天桥的,因为它没有与其它道路相连——也就是说,对于导航引擎而言,这个天桥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不可达的。
另一种做法是放弃地图微观的形态,关注其意,直接将天桥楼梯连接到附近的道路上。这样绘制的地图放大来看是位置不是非常准确,但保证了可导航性。 如下图: